首頁 >國內 >

北外灘城市更新項目又有新進展,海寧路上的這幾面墻正式對公眾開放


(相關資料圖)

北外灘城市更新項目又迎來新進展。4月7日,海寧路沿街的弘安里工法試驗墻,經過數月施工后,正式對公眾開放了。展示空間內,遵照地塊內原有的3個組團(和樂里、德年里、同昌里)原貌復建的局部試驗墻建造完畢。紅墻青磚輔以精致的景觀綠化,是周邊市民感受歷史風貌建筑的好去處。

據了解,弘安里延續(xù)原址原筑的里弄風貌與格局肌理,共將打造6個組團:德年里、和樂里、寶興里、更富里、鴻安里和同昌里,近十種立面做法,未來將展現豐富的建筑風格。

遵循保護修繕、保留改造、更新改建等分級保護模式,本次開放的風貌建筑組團,選取了未來大區(qū)廣泛應用的工藝工法作為展示:同昌里,新陶磚干掛;德年里,新陶磚砌筑;和樂里,老磚砌筑。此外,現場還打造了一面露天的“百年里弄修繕博物墻”,展示了弘安里富有年代感的老構件、墻面磚石工藝、和樂里平移工藝以及軌交10號線下穿的地鐵減振技術運用原理。

“我們就像偵探一樣,從檔案圖紙、原址存留的一磚一瓦中尋找線索,反復拼圖論證,還原歷史現場,追尋百年風貌的‘真相’。”現場的工程負責人如是說。

解構原筑特色,復原場地記憶,弘安里三面試驗墻一磚一瓦的砌筑,處處著眼樣、藝、材、色上的延續(xù)與更新,每面墻都藏著令人驚嘆的匠心。

和樂里試驗墻沿襲原筑里弄的青磚立面形式,選用拆房時的原磚與各地遴選收集的老磚;延用古法元寶縫勾縫方式,用專門的修縫工具和勾縫材料,手工修邊打磨,修出凸縫的立體感;老磚采用梅花丁砌筑,通過結構挑板,強化建筑的穩(wěn)定性與安全性。在門頭的雕花上,和樂里摒棄了原筑的石膏材料,參考原始造型,用真石材重現,做到源于老物件、優(yōu)于老物件;木柱木梁、木窗木掛落,則以仿木鋁合金這一新材料去復原老樣式,還原海派歷史風貌。

同昌里以紅色陶土磚為主,以老磚的顏色為基準色,經過對全國各地十幾家磚廠的考察挑選,數十次的燒制打樣才得以選定顏色;為接近老磚特有歲月洗禮的自然斑駁感,項目定制了5種顏色,按照不同比例隨機搭配進行跳色,讓整體墻面的歷史感更強。同樣采用梅花丁砌筑法,對磚的尺寸和砌筑的精細度要求極高,因此項目通過計算機三維技術建模預排版,明確每個磚塊的長寬高尺寸至毫厘,保證每一塊磚都能精準安放在自己的位置,并根據每塊磚既定的尺寸,定制模具,定型化燒制,確保沒有一塊磚被切割,嚴絲合縫還原舊有風貌。

德年里主要用青磚,紅磚作為腰線點綴。青磚顏色運用6種顏色按照不同比例搭配砌筑進行跳色。石材根據使用位置不同,采用了兩種不同的表面處理手法;而石庫門頭石箍表面則采用拉毛水沖方式,讓表面有明顯的肌理,更有歷史感。屋頂鋪瓦同樣參考場地內原有樣式,保留瓦的細節(jié)刻線、凹槽,甚至瓦楞條數,盡量接近于老瓦;試驗墻的護欄上,采用與原筑一致的實心鑄鐵工藝,放棄當下主流的機械鋼模,運用沙模,還原特有不平、不規(guī)則的斑駁質感和歷史肌理。

據悉,上海弘安里項目由招商蛇口、綠城中國、上海地產聯合打造,作為政企合作的首個舊改地塊,弘安里開創(chuàng)了“政企合作、市區(qū)聯手、以區(qū)為主”的舊區(qū)改造新模式,未來將建成上海中心城區(qū)成規(guī)模的現代石庫門建筑群,復原歷史風貌,與城市文脈相延續(xù),更好地彰顯城市文化特色、沉淀文化價值、復興地區(qū)活力、提升空間品質。這片百年海派里弄,將在新時代城市建設進程中向史而新,引領上海新一輪城市更新,走出上海舊城區(qū)改造的加速度。

原標題為《歷史風貌項目傳來新進度,海寧路上的這幾面墻正式對公眾開放》

關鍵詞:

責任編輯:Rex_0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