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深度 >

【時快訊】老北京“爆肚十三吃”

入湯頃刻便微溫,


【資料圖】

佐料齊全酒一樽。

齒鈍未能全嚼爛,

囫圇下咽果生吞。

這是《故都食物百詠》中描述民間美食爆肚的詩句。

爆肚是北京清真菜里非常有名的一道吃食,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間,雖說只是一道小吃,但在食材的選用和烹飪技法上都有著極高的標準。今兒老佟在這給朋友們說說吃爆肚里面的講究。

爆肚的烹飪技法是爆,此技法始創(chuàng)于宋代,是指利用熱油或沸水,迅速將食材斷生的方法。爆法中又分為水爆,油爆和芫爆(芫指芫荽,即生活中常見的香菜)三種。

爆肚的選料是新鮮的羊肚和牛肚,人們常說的“爆肚十三吃”就是從羊肚和牛肚里分離出來的不同部位,羊九牛四,合計十三樣。肚之所以被分割成若干的部分,原因是肚在爆熟之后,各部位軟硬脆嫩的程度各不相同,口感差異很大,看一個人“會不會吃”爆肚,一多半都在這上面。

對照圖片,老佟給朋友們介紹一下羊肚九個不同部位的特點。

食信:這個部位就是食管,爆熟后口感脆爽,有嚼頭兒; 肚板:也稱陽面肚板,部位是瘤胃,面積占比大,口感偏硬; 肚芯:指的是肚板的里子,故又稱作陰面肚板,口感比肚板嫩; 肚領(lǐng):又稱作肚梁,是瘤胃上橫長的一綹,呈現(xiàn)冠溝狀,很厚實,口感軟硬適中; 肚仁:肚領(lǐng)去皮后即是肚仁,是肚中的黃金部位,產(chǎn)量極少,通常四五只羊才能拼湊上一小盤; 葫蘆:此部位是網(wǎng)胃,內(nèi)壁呈現(xiàn)蜂窩狀,口感比較硬; 散丹:俗稱羊百葉,位置是瓣胃,口感脆嫩,水爆,芫爆皆可; 蘑菇:指皺胃,口感偏硬; 蘑菇頭:此處是腸與胃的連接部位,口感極佳。

牛肚中分離出四個品種:百葉,百葉尖,厚頭和肚仁,不再贅述。

吃爆肚離不開一碗好的蘸料。

主料:芝麻醬60克,紅腐乳5克,韭菜花5克。

其它輔料可依據(jù)個人口味搭配:辣椒油,蝦油,香菜,蔥花,黃酒,醬油,香醋,糖等。

爆肚最常見的烹飪方法是水爆,不同的部位水爆的時間不盡相同,如口感脆嫩的散丹,通常只需要5秒即可,而肚板,蘑菇等厚實的部位則需要7~8秒的時間。有經(jīng)驗的廚師不僅能把控好爆的時間,還會分次去爆,每次取水溫最高的時段。

爆肚端上桌,這吃同樣有講究,一是要趁熱,爆肚放涼后沒法回鍋熱,吃完一盤再爆一盤;二是不同種類的爆肚,可依次按照口感,由硬至軟的順序上;第三,吃爆肚時要將其裹滿蘸料大口吃才過癮,這叫做抄底兒吃;最后,吃爆肚要有搭配,爆白菜,芝麻燒餅,二鍋頭是不錯的選擇。

北京城里能吃到爆肚的館子可有不少,有點名氣的像金隆生,東興順,西德順,南來順,老門框......朋友們要是對這口吃食有什么好的推薦,歡迎在文章下方的評論區(qū)留言,老佟得空兒去探個店。

關(guān)鍵詞:

責任編輯:Rex_21

推薦閱讀